全站搜索

助力内贸卖家出海东南亚,Lazada能逆风翻盘吗?

2025年 9月 22日

不得不说,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卖家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。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东南亚电商排头兵,Lazada 近日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推动中国内贸卖家出海东南亚。这一战略不仅旨在帮助国内商家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增长红利,还体现了 Lazada 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环境中寻求突破的决心。

那么,在如今东南亚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,它能凭借内贸卖家翻身吗?

Lazada在东南亚的发展历程

Lazada 成立于 2012 年,由德国孵化器 Rocket Internet 创立,最初定位为东南亚地区的在线购物平台。当时,东南亚的电商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,基础设施薄弱,消费者习惯尚未养成。Lazada 的创始人 Maximilian Bittner 看到了这一机遇,迅速在新加坡设立总部,并扩展到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泰国和越南等六个国家。 起初, Lazada 模仿亚马逊的模式,提供从电子产品到时尚用品的广泛品类,通过本地化运营和物流投资快速占领市场。

2016 年是 Lazada 发展的关键转折点。阿里巴巴集团以 10 亿美元收购 Lazada 的控股权,此后又多次追加投资,包括 2018 年的 20 亿美元注入。这使得 Lazada 能够借助阿里的技术资源,如大数据分析和支付系统,加速数字化转型。

到 2022 年,Lazada 迎来十周年庆典,此时它已成为东南亚领先的电商平台,用户规模过亿,商家数量过百万。期间,Lazada 推出多项创新,如LazMall 高端品牌商城、LazLive 直播购物和 AI 推荐系统,这些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。

然而,Lazada 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。2018 年左右,由于管理层变动和内部重组,扩张一度放缓。后被 Shopee 超越,失去第一位置。

市场份额下降及原因分析

尽管 Lazada 曾是东南亚电商的霸主,但近年来其市场份额出现下滑。数据显示,Lazada 在几乎所有市场的份额都有所下降,这个原因多方面的。

首先,竞争对手的崛起是主要因素。Shopee 自 2015 年起进入东南亚,通过游戏化营销、免费运费和社交元素迅速抢占市场。 TikTok Shop 的异军突起进一步分流流量,尤其在年轻消费者中。

其次,内部管理问题。2018 年阿里巴巴接管后,人员调整导致短期动荡,增长停滞约半年。

此外,物流和本地化挑战同样不可忽视。东南亚岛屿众多,基础设施不均,Lazada 虽投资物流,但仍面临延误问题。消费者偏好本地品牌,而 Lazada 早期依赖进口商品,适应较慢。

内贸卖家成为各平台竞争的核心

在东南亚电商战场上,中国内贸卖家已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焦点,不仅 Lazada,Shopee 和 TikTok Shop 也在加大对内贸卖家的招募。最近,Lazada 推出新举措,允许阿里商家直接通过 Lazada 平台进入东南亚市场。利用 AI 处理店铺列表和库存同步,帮助卖家快速上架产品。 此举不仅简化了出海流程,还为 Lazada 注入更多优质中国供应链资源。

为什么内贸卖家如此重要?首先,东南亚市场还处于高速增长期,预计 2025-2030 年电商 GMV 年复合增长率达 15-25%。 中国卖家以低成本、高效率的供应链闻名,能提供多样化产品,如电子、时尚和家居用品,满足本地需求。

其次,平台竞争白热化。Shopee 和 TikTok 已吸引大量中国卖家,Lazada 若不跟进,将进一步丢失份额。内贸卖家带来的不仅是更好的运营经验,还包括供应链。

从卖家视角,出海东南亚机遇巨大。中国国内市场饱和,竞争激烈,而东南亚中产阶级扩张,数字渗透率高。

当然,也有挑战,如文化差异、关税和本地法规。不过,Lazada 此次直接提出三大政策,直接化解卖家问题,只用专心运营即可,其他由平台解决。

Lazada依托阿里拥有AI优势

Lazada 的最大优势在于背靠阿里。阿里提供的技术和数据支持,让 Lazada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例如,阿里的大数据分析帮助 Lazada 优化推荐系统,提高转化率。相比竞争对手,Lazada 的供应链优势明显。中国卖家可借助阿里生态实现一键出海,减少中间环节。阿里在产品技术和创新上的十年积累,让 Lazada 在支付、安全和用户体验上领先。

这些优势正转化为实际增长,刚刚结束的 99大促数据显示,在 AI 的加持下,其 LazMall 在多个市场实现营销增长。

不可否认,Lazada 在过去的时间里失去了不少市场份额,能否在新技术和内贸卖家的加持下逆风翻盘,没人可以预料到。

但东南亚电商潜力巨大,对于内贸卖家,出海东南亚不仅是销量机会,更是全球化布局的起点。卖家们应抓住这一窗口,结合平台优势,勇于探索海外市场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